• 在线投稿

农林要闻

  • 校内新闻热线:9291819

首页 - 农林要闻 - 正文
《浙江科协》杂志聚焦周国模教授
【发布日期: 2018-03-26】 【来源: 】 【作者:】 【编辑:尧甜】 【点击量:

近日,我校党委书记、省科协常委周国模教授登上《浙江科协》封面。该杂志以《周国模:以科技成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家》为题,报道了周国模教授十多年来潜心从事竹林碳汇研究,积极推广应用科研成果 ,为山区群众精准扶贫、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提升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等所作出的贡献。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周国模:用科技成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家

 

周国模,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作为“森林碳汇”方面的专家,周国模连续9年应邀出席从哥本哈根(COP15)到德国波恩(COP23)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与国际竹藤组织、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等单位合作提交竹子应对气候变化专题技术报告6份。

 

在刚刚结束的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周国模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增汇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此前,他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近几年连续获得国家973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和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出版森林碳汇科技专著5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在《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中国科学》等领域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20多篇,其中SCI收录80多篇,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1月8日,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浙江农林大学周国模教授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监测与增汇减排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探明了竹林碳源汇特征、碳储量与空间分配格局,明确竹林是一个巨大的碳汇,系统澄清了竹林是碳源还是碳汇的国际争议;创建了多尺度地面、遥感联合监测技术体系,实现竹林碳时空动态的快速准确测算;研发了竹林增碳减排稳碳协同的四大关键技术,显著提升竹林净碳汇能力;同时项目还研发出5项国家、国际标准的竹林碳汇项目方法学,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解决了竹林碳汇进入国内、国际碳减排市场的技术瓶颈。项目技术已在浙、皖、闽、赣等竹子重点分布区大面积推广,年均产生减排量150多万tCO2-e,可以进一步开发成CCER竹林碳汇项目,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减排空间,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我们研发和推广相关的科技成果,一方面是为促进广大山区群众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了一条有效路径,是山区群众精准扶贫的积极探索,另一方面也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提升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了中国智慧。我们希望能与“一带一路”沿线竹林资源分布区的国家,分享中国在竹林碳汇研究方面的技术与成果,促进其共同发展。”周国模教授表示,作为从事竹林碳汇研究近20年的科学家,今后将进一步发挥研究成果的作用,为山区群众精准扶贫、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提升非洲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让竹林助力减缓气候变化

众所周知,竹子全身都是宝。竹笋是最鲜美的食材,竹子可以加工成各种生活办公用品,竹炭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竹醋液具有杀菌除虫等方面的神奇作用。除了这些作用之外,浙江农林大学周国模教授在15年前研究发现,竹子还有一项神奇的功能——竹子具有极强的固碳能力。从那时候开始,周国模,他就踏上了深入研究竹林碳汇的道路。

竹子经济效益好,固碳功能优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周国模认为,我国是世界上竹林面积、产量、产值最大,加工利用做得最好的国家,竹林也是南方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来源,做好竹林碳汇方面的研究,让竹林碳汇得到世界的承认,进入国际、国内碳减排市场实现交易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2002年起,他开始了森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切入点是我国南方重要森林类型竹林,涉及到竹林碳源汇的动态、格局、分布、人为干扰与经营对竹林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等。

周国模带领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竹林具有固碳量大、生长周期短等诸多优势。如毛竹从竹笋破土到长成新竹,只需56天即可达到平均13.8米高。快速成熟,可以连续择伐,采伐过程中对生态系统影响很小。15年来,周国模以推动森林碳汇研究、服务森林碳汇交易为目标带领团队孜孜不倦地聚焦于森林碳汇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工作,积极推广森林增汇减排技术并引领森林碳汇项目开展,在竹林碳汇研究和林业碳汇方法学开发中取得重大创新与突破,为开辟并推动我国森林碳汇产业特别是竹林碳汇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广泛的国际国内影响。他主持完成的“竹林生态系统碳过程、碳监测与增汇技术研究”,获2012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主持完成的“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格局、碳循环及管理技术”获2015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在过去的15年时间里,周国模一直致力于以竹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森林固碳机理与增汇技术、碳汇监测与计量及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方面的创新研究、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工作。他推动的“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开发并获得备案”、 “全国首个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发布” 、“林业碳汇交易促进农民增收案例报告”、“全国首个CCER竹子造林碳汇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等4 项林业碳汇案例,分别被评为2013、2014、2015年中国绿色碳汇十大事件,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让竹林碳汇成果造福社会

从2002年起,周国模结合竹林碳汇研究进展,实施了全球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等一系列竹林碳汇项目,获得了毛竹碳汇林营造、监测与计量的一系列参数和标准程序,编制了竹子造林、竹林经营的方法学,向全社会推广研究成果,借助竹子的力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周国模主持开发了《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竹子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学》、《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等多个方法学,突破了竹林碳汇参与国际国内碳减排交易的技术瓶颈,推动了国家实施森林碳汇项目和实现森林碳汇交易,服务了国家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决策,为推动森林碳汇产业发展奠定了极其重要的方法基础。

在推广“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等研究成果中,他担心农民听不懂专业术语,就用浅显易懂的话语。针对单家独户项目规模小、类型多、需求大等特点,他和团队制定了《临安市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编制了《临安市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经营与监测手册》等,使广大农户“看着懂、记着住、会操作”。

在他和团队的努力下的努力下,结合其他合作单位开发的注册登记托管交易系统,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管控严格、简单易行的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开创了购买农民森林经营碳汇、实现森林生态服务价值化和市场化的新模式。

近几年,周国模率领的研究团队特别注重竹林提质增汇项目开发推广工作,“竹林固碳减排综合经营技术”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重点推广低碳技术,已在浙、闽、川等竹子重点分布区得到推广。

2015年,在湖北通山实施了全国首个CCER毛竹造林碳汇项目,产生19.4万吨核证减排量,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自2015年开始,在浙江安吉、景宁、诸暨、遂昌、临安等5县市帮助广大竹农开发CCER竹林经营碳汇项目30多万亩,可以产生核证减排量约430万吨。

他促使临安市、安吉县成为全国首个碳汇林业实验区和全球首个竹林碳汇试验示范区,实现碳汇交易;他在浙江省临安市营建的全国第一个毛竹碳汇林项目,通过计量监测,其碳信用额已被阿里巴巴集团认购,为促进广大山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了一条有效路径。

为将竹林碳汇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他担任了杭州、温州等多个城市的“低碳顾问”,应邀为多个县市的有关领导、专家作报告,介绍竹林碳汇的研究进展、减排固碳机理,以及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帮助大家树立和强化低碳理念。

让世界知道竹林的碳汇价值

森林固碳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碳减排措施和气候变化谈判的重要议题,被大多数国家列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森林经营增汇、促进林业碳汇交易,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缓解国际减排压力的重要举措。

周国模团队关于森林碳汇的系列研究成果,为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而有成效的贡献,同时在推动绿色低碳科普教育、提高全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推动全国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9年以来,他连续受邀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与合作单位联合提交了竹子应对气候变化专题技术报告6份。这些报告为推动国际社会把竹林纳入森林碳汇减排范畴、开辟并推动我国竹林碳汇产业发展、提高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主动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周国模通过各种场合向世界传递同样的信息:毛竹林固碳能力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毛竹林碳汇研究和应用大有可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竹国,中国在森林碳汇中所作出的贡献应当获得科学评估和肯定。

周国模还积极通过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国气候大会等众多平台,大力宣传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努力,以及我国竹林碳汇研究和实践成果。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向来自世界的专家学者,阐述了关于竹林碳汇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专家们交流竹子在碳汇中的作用。

凭借自己多年的坚持不懈的研究,周国模向世界展示了毛竹在固碳方面的独特作用。毛竹这个带有东方文化韵味的植物,开始引起多国专家的重新审视。2012年起在南美、非洲等地区介绍竹林碳汇研究成果与技术推广,并在非洲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开展竹子碳汇造林。

 

周国模是一个学者、一个专家,同时他还是一个教授。他关心关爱学生,率先在学校里推出午餐有约活动,每月定期与同学们共进午餐,经常走进教室、寝室,倾听学生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他努力为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营建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力、教师的教学热情,通过一些“细节”,让每一个老师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回首走过的十余年竹林碳汇研究之路,周国模深有感触。他说:“我愿做一根枝繁叶茂、成熟坚韧的老竹,既要丰富品质、扩展根鞭,同时要把储存的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新竹,使年轻人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成长。”

(新闻中心)

COPYRIGHT©2011浙江农林大学 WWW.ZAFU.EDU.CN 学校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武肃街666号 邮编:311300 电话:0571-63732700
 浙ICP备11046845号-1 浙公网安备33018502001115号